時間:2011-07-09來源:
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玉慶、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司司長馬京奎、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巡視員王衍亮介紹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況和普查成果,并答記者問。
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回答關于污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曲線關系,即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污染會達到一個峰值,之后會開始下滑這個問題時說,中國走的是不同于發達國家走過的經濟發展的路子,所以中國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時候將出現峰值,之后開始下降。
他說,污染與經濟發展在學術界里被認為是有一個曲線的關系,根據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子看,人均8000美元的時候,污染達到峰值,之后開始下降。由于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把主要污染物的減排納入了約束性指標進行考核,這幾年的實踐證明,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總量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所以,“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計劃,并擴大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從而使我們有可能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的時候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也可以說,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的時候就達到峰值,并逐步地改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