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17來源:
大禹節水是A股“節水灌溉第一股”,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實現了營收年均復合增長23%的穩步增長。縱觀其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農業節水灌溉公司,發展成為今天貫穿農業水利全產業鏈的智慧水利企業,其背后的轉型升級究竟蘊含著什么?
在大禹節水集團董事長王浩宇看來,2017年至今的3年間,大禹節水由過去的節水設備生產施工企業變成現在的智慧水利全產業鏈企業,完成了轉型升級。“三年的時間,大禹節水智慧農水項目建設占比超過55%,農水科技產品服務與銷售占比6%,同時農水信息化和項目運營服務占比超過2%。現在,大禹節水已成為一家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王浩宇對記者表示。
從單一收入到業務多點開花
據了解,在剛上市的前3年里,大禹節水的收入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收入來源為節水農業工程與節水材料,2013年才開始逐步增加了設計收入。而到了2019年,大禹節水的收入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來源最大的是智慧農水項目建設,其次是農水科技產品服務與銷售,同時農水信息化和項目運營服務也初顯端倪。從毛利率水平來看,毛利率最高的正是農水信息化和項目運營服務,高達45.69%,顯示了未來有較好的利潤空間。
從單一收入結構,到業務多點開花,大禹節水的這一飛躍恰好是圍繞“三農三水三張網、兩手發力共擔當”戰略方向不斷調整的結果,這一獨具特色的戰略定位是其近年來逐步構建的第一道護城河。
“三農三水”指的是大禹節水堅決立足的主業,即以農業高效節水、農村污水處理和農民安全飲水為核心業務領域開展業務,“三張網”則是指通過構建基礎設施水網、看不見的信息網以及看得見又看不見的服務網,形成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載體;“兩手發力”則指的是獨特的商業運營模式,同時對政府和市場兩個資源加以有效利用,實現在市場開拓、項目建設、工程結算和運營服務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在這種戰略思路指導下,大禹節水由最初的節水產品生產,到農水項目建設和農水產品銷售集成模式,再拓展到農水項目綜合運營服務模式,實現了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
目前大禹節水的業務模式主要分為5種,分別對應的業務板塊是:第一種是在傳統的節水建設項目中采取基于政府采購的EPC模式,并可以拓展到項目的運營和維護階段;第二種是創新性引入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設并承擔特許經營運維服務的BOT模式;第三種是為全水利行業產業鏈提供整體設計服務的設計和咨詢業務;第四種是能夠全方位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的智慧水務業務;第五種是滿足非政府類農業經營主體蓬勃市場需求的農業科技服務業務。
內外合力打造科技服務
在王浩宇看來,大禹節水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依靠的是對行業的深入思考和認知,以及內外發力、提前謀劃的戰略布局。
大禹節水的科技含量體現在哪里?首先,2019年收入結構中,不僅智慧水務項目支撐了大禹節水的半壁江山,而且相比過去的訂單,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在合同節水板塊,中標永定河流域農業節水項目;農場服務板塊,中標河南確山縣、溫縣水肥一體化示范項目、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印象柑橘園、博覽園水肥一體化灌溉項目、南非山核桃灌溉等項目。其他板塊,中標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項目。正是這些優質訂單幫助大禹節水的業績穩定增長。
其次,通過對國內多個地區水利設計資產的收購,改進了員工結構,提升了研發人員的比例,加大了科技含金量。“以往大禹節水給市場的印象是生產制造企業,主要資產是生產線,但是現在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是人才。”王浩宇告訴記者。聘請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總工程師高占義擔任首席科學家,成立大禹研究院,收購杭州水利設計院、酒泉水利設計院……這一系列動作使大禹節水實現了在水利設計與科技研發方面的絕對龍頭地位。從公司員工結構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員工總數保持在1800人至1900人之間,3年前從事生產的人員接近900人,占比57%,而現在制造人員只有300余人,技術人員卻接近500人,占比30%。
第三,持續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使技術研發能力成為大禹節水的“護城河”。2019年研發投入金額4958萬元,同比增長27%,研發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比例較去年提升了0.1個百分點。據王浩宇介紹,大禹節水所擁有的專利數量400多項專利和40多項科研成果,涵蓋全產業鏈條,是行業第2至第15名企業專利數量的總和。大禹節水已在滴水均勻、自動過濾清洗排污、毛管布設、系統控制、精量滴灌、銅祛根防負壓抗堵塞等領域形成了核心技術能力,產品性能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5G時代發力智慧農業
據記者了解,王浩宇擔任董事長以來,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在下鄉,他對中國城鄉的差距感受深刻。現在城市生活依靠一部手機可以完成各方面的生活需求,然而在農村的生活遠遠沒有達到這種水準,特別是現代社會便捷、迅速的信息觸角遠未能達到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深層。
“我堅信這種差距不會是一個長期的狀態,誰能率先介入中這一領域誰就能占據領先優勢。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必須要對農田基礎設施進行信息革命,正如現在城市的發展首先要先鋪設信息通路,農業生產也如是。依靠中國在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5G等各方面的優勢,農村和農業生產將是5G應用的最大場景之一。”王浩宇說。
展望未來,大禹節水表示將通過全面數字化運營轉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充分消化優勢資源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圍繞“三農三水三張網、兩手發力共擔當”的戰略方向,依托農村水利基礎網、信息網、服務網三網融合技術和服務平臺,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優質資源,專注主業,創新模式,實現農水項目全生命周期可溯源管理,為終端用戶提供農田物聯技術和增值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