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15來源:中國水工設備網
中國目前供水管網建設速度為平均每年3萬公里,年均增幅在6%~7%之間,與GDP增長幅度持平,成為城鎮供水資產中成長最快、收益最大的業務板塊。中國城市和縣鎮公共供水管道長度達到64萬公里和7萬公里。
《中國城市供水年鑒》長期統計表明,我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達17.92%以上,部分城市超過25%,全年供水管網漏損總量近100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每年缺水總量500億立方民的1/5,相當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年調水總量。
與中國內地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普遍超過15%以上相比,國際上和港澳臺等城市公共管網漏損率均在10%以下,中國城市供水管網綜合漏損控制和管理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安恒集團總裁萬眾華指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爆管現象,成噸的純凈自來水就這么白白浪費掉了,但是,爆管很容易被發現,搶修及時,雖造成的瞬間流量驚人,但是浪費只是某一時段的事,修好了就沒事了。而真正的巨大的水資源浪費是在平時我們幾乎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悄無聲息地進行的,城市大面積的供水管網細節上的“滴冒漏跑”才是浪費的“大頭”。
對于供水管網的漏損與中國要在所有城市2015年內實行居民階梯水價相比,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節水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以北京為例,實施階梯水價每年可以年節水1000萬噸,而如果按照中國國務院今年頒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所要求的,北京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從現在的15%降到2017年的12%計算,每年管網的漏水量就可以節約近1億噸,是實施居民用水階梯水價方式節水量的10倍。
2014年6月頒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將管網漏失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顯著降低管網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發生。同時提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城市地下管線科技研發和創新力度,廣泛應用精確測控、示蹤標識、無損探測、物聯網監測和隱患事故預警等先進技術。
“水十條”中也對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提出的明確要求,到2017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內。
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中國環境網"或“中國環境保護X版”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環境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作者,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