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1來源:
農業要節水化
中國·蘭州 我國人多地少,要保持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做好農業節水這篇大文章。2020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考察時提出“農業要節水化”,要調整種植結構,保護好這里的水資源,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根據節水的要求,以水定產,力求少而精,提高附加值。發展節水農業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危機以及糧食危機的首要途徑,同時也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必然需要。 孫其信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圍繞“農業要節水話”分享了三個方面內容,他指出,首先,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時刻關系著國家安全,農業利用了全國淡水資源的61.4%,灌溉水和灌溉技術對糧食的增產貢獻率達到40%,而我國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比世界最好水平還要低30%,因此,做好水資源安全是未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其次,創新是農業節水的根本出路。280多年前在甘肅中部景泰發明的沙田耕作法是世界創舉,實現了節水保墑,土壤增溫,控鹽壓堿,取得了重大的農業節水的突破,這是甘肅先民對世界做出的創舉性的貢獻。二十多年前,甘肅在全國率先發明了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中國在農業節水技術方面最成功的實踐,并誕生了像大禹節水這樣創新型企業,我們相信在未來依然依靠創新解決中國農業現代化是必由之路。我們需要制度性的政策創新,需要市場機制創新,更需要科技創新。第三,中國農業大學作為一所國家級重點大學,在建校110年來始終銘記著為國奉獻,為黨育才的歷史使命。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已經成為世界頂尖級的農業大學,在農業科學位居世界前五位。多年來,在解決國家農業糧食安全,資源保障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貢獻,未來將為甘肅節水農業發展做出中國農業大學歷史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