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7來源:
2020
流域機構主任談
2020年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開局之年。黃河水利委員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保護治理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堅定不移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治黃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堅決落實中央關于黃河保護治理重大決策部署
黃委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及時跟進學習、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貫通起來學習,學以致用完善治黃頂層設計。配合完成水利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內容和水安全保障專項規劃編制;組織跨部門工作專班聯合攻關,加快編制黃河流域保護治理實施方案,“黃河法”立法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編制完成黃河流域(片)“十四五”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等。召開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座談會,聯合民進中央成功舉辦黃河生態保護和文化發展論壇。圍繞重大國家戰略落實、脫貧攻堅等強化監督,確保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治黃工作中不折不扣落實。
二、深入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堅持不懈補齊治黃工程短板。抓好重大項目前期,8個項目列入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古賢水利樞紐可研審查意見報送至國家發展改革委,南水北調西線規劃方案比選論證報告上報水利部;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下游引黃涵閘改建項目可研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一期工程完成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在建工程沁河下游河道治理、東平湖蓄滯洪區防洪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準備,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進入大壩施工高峰期。66家直屬水管單位實現維修養護市場化,新創建黃委“示范工程”30處、國家級水管單位2個。
從嚴從緊強化治黃行業監管。完善“1+1+6+N”監督工作體系。統籌防洪調度指令執行、汛限水位控制、小型水庫安全運行、農村飲水安全等58項監督任務,累計派出551個督查組、2042人次開展監督檢查,委領導帶隊現場督查48次。啟動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完成淤地壩安全運行、淤地壩除險加固工程督查。加大“四亂”問題清理整治力度;完成岸線利用、河道采砂等專項整治;現場執法制止、查處違法行為1630余起,22件陳年積案提前“清零”。依法整治違規用水,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取水口核查登記,實現重點取用水戶監督檢查全覆蓋。一批影響水環境水生態質量和供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三、全力實現防洪保安全
下好防汛“先手棋”,緊盯“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完成超標準洪水防御等預案方案修訂和防汛檢查;抓住小浪底騰庫迎汛時機開展防御大洪水實戰演練,立足現有工程條件挖掘水沙調節潛力,對下游卡口河段進行集中、連續沖刷,下游主河槽過流能力提升到5000m3/s,進一步打開了防洪調度空間,為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贏得了時間,為保障灘區群眾安全增加了保險系數,同時鍛煉了防汛隊伍。
打好汛期主動仗,2020年黃河入汛早、上游來水偏豐,干支流洪水并發,下游河道大流量過程持續時間長。面對30年來罕見的流域汛情,堅持“一高一低”調度思路,對骨干水庫一體化調度、大尺度對接,成功應對6場編號洪水,攔蓄洪水120億m3,避免了下游11.85萬人受淹。小浪底水庫排沙3.4億t,近三年排沙超過13億t,相當于再建13座大型水庫。寧蒙河段主河槽得到沖刷,實現了防洪、減淤、生態補水等多重目標。
統籌后汛期防汛防凌調度,龍羊峽水庫連續三年達到2600m正常蓄水位,為今冬明春抗旱用水預籌了水源。加強凌情監測巡查,確保了平穩開河。
四、加強調度與管理提供優質水資源
強化水量統一調度,優化方案,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嚴格執行水量調度計劃,首次開展旬調度指令執行情況通報,黃河供水340億m3,實現黃河連續21年不斷流和確保供水安全雙重目標。
落實合理分水要求,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生態優先”的原則,深入開展“八七”分水方案優化調整研究,窟野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通過水利部批復。
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編制3項行業用水定額標準,完成61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年度復核,71家單位完成節水機關建設并通過驗收;嚴控增量用水,落實節水評價制度,對無余留水量地區、高耗水項目等實施嚴格限批。開展流域(片)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現場檢查,促進水源地保護措施落實。
五、積極打造宜居水環境、健康水生態
首次實施全河生態調度,統籌考慮黃河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充分考慮上中下游差異,優化調度方案并精心實施,黃河干流和7條主要支流26個斷面生態流量均達到預期指標。
實施重點區域生態補水,向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補水1.8億m3,刁口河流路時隔多年再次輸水入海。助力打造北疆亮麗風景線,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6.25億m3,批復岱海應急生態補水方案。引黃入冀供水16.54億m3,促進白洋淀生態修復,支持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雄安新區建設。探索豐水條件下生態調度舉措,首次向庫布其、烏蘭布和沙漠實施生態補水。東居延海實現連續16年不干涸,黑河尾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組織河湖健康綜合評估,首次運用水土保持率概念對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進行評估,為保護河湖健康提供依據。修復生態與強化監管并舉,黃河流域水環境水生態質量穩中向好。
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達產
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重點措施和常態化防控結合,筑牢職工健康防線。各級黨員志愿者主動協助社區開展聯防聯控,全河黨員干部累計交納“特殊黨費”293萬余元。派出黃河中心醫院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抗疫,受到水利部和河南省表彰。
把“戰疫情”與“搶春灌”、復生產統籌起來,春灌供水124億m3,為近五年同期最多,為流域夏糧豐收提供了水資源保障。根據疫情風險等級細化復工措施,在建重大工程4月初全面開工復工。
七、切實強化治黃科技支撐
強化科研項目和科技平臺支撐,完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重大研發需求”報告并上報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同籌建黃河實驗室,積極推進省部級科研平臺籌建。牽頭的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進展順利。6個水利技術示范項目獲水利部立項,8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特等獎或一等獎。
強化信息化與治黃業務融合,信息化“一個庫”“一張圖”建設取得新進展,重要淤地壩、下游防汛風險點等納入“圖庫”。初步建成黃河流域生態流量監管平臺,完成4座引黃涵閘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花園口等4站新裝流量雷達在線監測系統,42站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投入應用,基本實現干流站全覆蓋,有力提升了水文測報現代化水平。
八、不斷深化全面從嚴治黨
強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截至11月底,黨組開展中心組(擴大)學習21次,廳局級以上599人次參加學習。
壓實黨建主體責任,召開8次黨組會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制定黨組全面加強黨建工作的意見、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等,完善了壓力傳導架構。開展黨建督查“全覆蓋”,對13個委屬單位的120個基層黨組織開展了實地督查。積極配合水利部黨組巡視。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完成黨的十九大后第六輪巡察,開展公務出差交納伙食費和市內交通費等專項核查。對上中游管理局、水文局紀檢監察機構實施直接管理。
突出先鋒引領,推進“黃河水利基層黨建示范帶”創建,評選出第三批45個“黃河先鋒黨支部”。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正確用人導向,調整優化23個委管領導班子,選拔任用委管干部85名。創新干部考察方式,結合選拔任用同步進行政治素質考察,開展20次政治素質專項測評。加強年輕干部培養,舉辦第22期青年干部培訓班。
九、持續推進規范管理加快發展
強化預算執行,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強化財務監管,利用大數據技術,“明查”“暗訪”結合開展財務檢查。開展審計“大起底”專項行動,推進新一輪審計全覆蓋。
助力脫貧攻堅,完成對口幫扶巫溪縣和水利援疆援藏援青等任務。深化“爭、掙、幫”舉措,彌補經費不足、保障事業正常運行。實施對口幫扶提升工程,32家基層困難單位全部“摘帽”。
部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15家水管單位通過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9·18”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抓好宣傳,大力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完成《黃河故事·治理篇》圖書編寫,實施黃河博物館綜合提升工程,完成4個黃河文化與治黃工程融合示范點建設,設立水文公眾開放日,滿足社會公眾親水近水、了解治黃的需求。委機關連續四年獲河南省平安建設優秀單位,4家單位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21年,推進《綱要》落實是黃委的首要工作任務。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做好古賢水利樞紐開工準備,推進南水北調西線、黑山峽河段開發等項目前期論證,配合水利部全力做好《黃河法》立法;做好超標準洪水防御準備,確保防汛防凌安全;以引黃灌區為重點,強化監督檢查、推動深度節水;精準實施全河生態調度,不斷擴大調度效果;拓展“清四亂”成果,保持對水事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抓好“六個一”信息化建設提升方案落實,為強監管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徹底完成水利部黨組巡視整改任務。下一步,黃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舉全委之力,矢志不渝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開好局、起好步,在建設幸福河的新征程上勇擔當、求實效,努力創造出不負如山使命、不負偉大時代的治黃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