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毛片-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丁香网五月天-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專家視點

章樹安:如何提升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

時間:2021-04-25來源:

地下水監測是對地下水的水位、水溫、水量和水質等動態要素進行監測和調查的過程。認識和掌握地下水動態變化特征,是科學評價地下水資源、制訂合理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措施、減輕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其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等所必需的基礎信息。隨著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的竣工驗收,我國已形成了覆蓋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家級自動監測站網,測站總數達20469個,工程已發揮了明顯成效。

“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現代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支撐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水資源科學配置調度、推進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服務水利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我國地下水監測體系
1.我國地下水監測主要發展歷程

據全國水文統計年報數據,至2015年,全國水文機構共有地下水基本監測站點約16800 處,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基本空白。大部分監測站主要利用生產井、民井,通過委托觀測人員進行人工觀測,采用的測量工具主要是測鐘,監測要素主要為埋深;監測頻次以五日為主,部分站也有每日和十日觀測,信息報送方式為信件、電話等。地下水監測頻次低、時效性差,監測數據質量總體不高。

“十二五”時期,伴隨著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和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人工監測難以滿足水資源監管要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新建了部分地下水自動監測專用井,監測要素主要為水位(埋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時效性差的問題,但受技術條件限制,自動測報系統穩定性較差,監測儀器設備故障率較高。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2015年9月,由水利部、原國土資源部聯合申報并分別實施的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開工,工程總投資約22億元,其中水利部分11億元。水利部建設部分于2020年1月通過竣工驗收,這標志著國家級地下水自動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形成了豐碩的建設成果。

2.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主要建設成果
水利部建成了1個國家地下水監測中心、7個流域監測中心、32個省級(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監測中心、280個地市級分中心以及10298個國家級地下水自動監測站。工程建設成效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了比較完整合理的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站網,填補了南方地區地下水監測站網的空白,北方主要平原區站網密度顯著提高,自動監測站網密度達到5.8個/1000km2。實現了對全國大型平原、盆地及巖溶山區350萬km2地下水動態的有效監測。

建成了功能較完善,覆蓋國家、流域、省、地市四級中心的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并與自然資源部實現了監測數據全面共享,實現了全國監測數據自動采集傳輸、接收處理、交換共享、分析評價等全業務流程信息化,地下水監測頻次、時效性和監測數據質量明顯提高。

建成了具備100多項地下水水質指標檢測能力的實驗室,超過了《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93項指標的檢測要求,地下水水質檢測能力大幅度提升。

形成了完整的工程建設、地下水監測和應用標準體系,在水利系統培養了一批熟悉地下水工程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等業務,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工程取得的監測數據和分析評價成果已在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生態補水效果評估、全國地下水超采區水位變化通報、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評估、西遼河流域“量水而行”水文監測分析評價、三江平原地下水壓采方案制定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生態效益,并將為我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優化配置、農業結構調整、工業發展布局、城市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重要支撐和服務。

二、“十四五”時期地下水監測的新形勢與新任務
在總結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成效的同時,應清醒地看到,人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美好生活需要對水利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水監測工作支撐服務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仍存在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1.深刻領會“三新一高”對地下水監測的新要求

從進入新發展階段上來看,要深刻認識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給我國治水賦予了新內涵、提出了新課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問題,離不開地下水監測信息的基礎支撐,賦予了地下水監測工作新任務。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就必須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與國家水網工程、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建設項目相匹配的現代化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站網;必須要全面提升地下水監測與綜合分析能力,提供更準、更快、更全面的地下水監測評價和預測預警等信息產品服務。

從貫徹新發展理念上來看,要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支撐水資源監管,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要加強需求管理,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地下水監測各項工作中;要努力實現對全國各縣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建立地下水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為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節約與保護以及超采治理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來看,要實現高水平的自強自立,就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自主創新應用,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搶抓國家水網工程、數字中國現代化建設機遇,緊跟現代科技發展和監管服務對象需求變化,加大地下水規律分析和數字地下水技術攻關,加快地下水監測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全面推進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信息系統等地下水監測體系和分析能力現代化,做好重點地區地下水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為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2.當前地下水監測體系與管理需求的主要差距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基本實現了對全國地下水動態變化的及時有效監測,極大程度地解決了以前地下水動態監測突出的薄弱問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以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不斷強化,對地下水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新的要求相比,地下水監測還存在站網覆蓋不全、重點區域站網布設密度不足、技術裝備水平不高、信息服務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和短板。
(1)監測站網方面
目前,全國還有535個縣級行政區為監測空白區域,涉及24個省級行政區。部分地下水超采區站網密度不足,部分地區達不到《地下水監測工程技術規范》(GB/T 51040—2014)的要求。據統計,全國淺層地下水超采區平均站網密度21.1站/1000km2,深層地下水超采區平均站網密度10.9站/1000km2。京津冀地區、西遼河流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及遼西北地區、黃淮地區、鄂爾多斯臺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北部灣地區等重點區域平均站網密度與管理需求相比還存在不足。
(2)監測儀器設備方面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一體化監測儀器設備總體運行正常,但在高海拔、高寒、高溫、高濕等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可靠性、穩定性較差,故障率偏高、數據報送質量不高;公網信號弱的偏遠地區和2G基站退出維護地區存在數據報不出問題,亟須全面提升監測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信息報送的時效性,西藏、青海、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監測儀器設備需進行升級改造。
(3)數據與產品應用服務能力方面
國家地下水信息系統在數據深加工、多源數據融合應用方面尚未形成服務產品體系,在全國地下水超采區水位變化通報、超采區指標管控及預警、超采區動態評價、地下水資源實時評價、地下水水質影響因素綜合分析等應用主題服務方面,還存在缺乏全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與信息化處理能力等問題,亟須加強面向應用主題的信息化產品服務能力建設。
三、對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提升的思考
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現代化是水文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更是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系統建立的重要基礎。對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全面提升,必須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管理流域和區域相結合的特點,必須要考慮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建立,必須要考慮各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需要,本著“需求牽引、應用至上”原則,做好國家地下水監測體系和綜合分析能力現代化提升有關工作。為各級政府決策和滿足社會公眾需求提供豐富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溫、水質等全要素數據服務,基本滿足生態文明建設、新時期治水思路和水利高質量發展要求。
1.監測站網
在充分利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和地方已建自動監測站的基礎上,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以“滿足需求、適當超前”為原則,健全和完善國家地下水監測站網。充分考慮地下水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等對地下水監測的需求,基本建成與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系統、國家水網工程、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建設項目相匹配的現代化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站網,實現縣級行政區地下水監測全覆蓋。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區基本實現地下水動態全面監控,監控面積從350萬km2擴大至608萬km2,全國地下水監測站網平均密度提升至約10站/1000km2,地下水超采區、生態補水區、生態脆弱區、海水入侵區等特殊類型區平均站網密度提升至30站/1000km2以上。
2.監測儀器設備
結合應用新一代監測、通信和信息化技術,立足于國家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充分應用北斗衛星、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全面升級一體化監測設備通信模塊,實現主備雙通道實時切換;全面應用適應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地下水一體化監測設備,提高監測儀器設備在高原、高寒、高濕、高鹽、高溫差等惡劣條件下的穩定性、可靠性及自動傳輸能力,保證其實用性和先進性;積極研發與推廣地下水水質采樣整套技術裝備,建立水質自動儀器設備檢測實驗室,提升水質自動監測信息質量;構建現代化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運維體系,培育形成以國內自主研發為主、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地下水監測儀器設備生產市場,實現研發和生產良性循環。
3.應用服務

在地下水信息服務系統方面,全面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地下水監測信息采集、傳輸、接收、處理、分析等全業務流程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全國地下水監測信息日均到報率、完整率、交換率達95%以上;構建國家水文水資源動態監測評價預警系統以及水文水資源精細化、標準化、智能化網格信息產品體系,全面實現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質聯合分析評價,實現當前應用主題的信息化處理和產品化服務,支撐建立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系統、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和動態分析評價。

要緊跟現代科技發展和監管服務對象需求變化,加大地下水規律研究和數字地下水技術攻關,立足全面實現地下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堅持底線思維,突出數據安全和網絡信息系統安全,建立基于國產密碼應用的數據安全體系。統一技術標準,全面實現與各地區、各行業的信息服務產品交換共享。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观看 |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xh98hx国产免费 |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草毛片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欧美黄www免费 | 草草国产| 青青草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66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精品产 | 日韩欧美一区黑人vs日本人 | 91手机视频在线 | 国产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 天天色影院 |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 精品精拍国产日韩26u | 深爱五月开心网亚洲综合 | sifangtv| 色综合自拍 | 91观看视频 | 精品一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区 | 美女网站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播放2022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二区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卡乱码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欧美性开放视频 | 激情小说专区 | haodiaocao这里只有精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