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性能:環境生態性治理技術由酸堿鹽調和基質、金屬網及其錨固材料、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基質、保護性基質四大部分組成,該技術有以下特點:
(1)金屬網及其錨固材料表面團粒噴播含有種子的突然基質,在滿足坡體穩定的前提下,形成適合植物生長的微觀環境,植物根系在土壤層內形成復合護坡,可用于水位變動區和水上邊坡的防護。
(2)用公司特有的土壤調和基質,改良物理和化學特性,使其成為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
(3)土壤基質具有穩定的類似于“蜂巢”的團粒結構,既有保水性、保肥性,又有透水性、透氣性。
(4)保護性基質具有極強的抗剪切能力,能有效地抵抗雨蝕和風蝕,同時又能在雨水過多時,能讓過多的雨水從保護性基質表層流走。噴播24小時后,基質對大雨以下等級的降雨產生耐沖刷能力,3天后,可抵抗暴雨的沖刷,徹底防止水土流失現象。
(5)土壤基質所選用的原材料多為秸稈、稻殼、木屑等農林剩余物、其他產業的下腳料或下游產品、以及其他非資源性原料等,注重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6)喬灌木種子混合,既能保持水土流失,又能提供和諧、美觀的生態群落,覆蓋率達到98%以上。
(7)后期的管理和養護費用為零,打造真正的自然環境,還原天然生態群落,不再需要人工干預。
技術參數:
(1)PH值5.8-7.3。
(2)全氮≥1.5g/kg,全磷≥1.5g/kg,全鉀≥10g/kg。
(3)有機質≥6.9%。
(4)電導≥1.2ms/cm。
(5)總孔隙率≥40%。
(6)有效持水量≥40%。
(7)容重為0.6-1.2g/cm3。
(8)陽離子交換量≥15 me/100g。
(9)綠化覆蓋率≥98%。
(10)播種密度:30g/m2。
(11)抗沖流速:≥3m/s。
(12)基質厚度:≥6cm。
工程實例:(1)青島濱海公路仰口隧道景觀綠化工程,項目建設規模2.1萬平方米萬平方米,項目建設日期為2006年11月15日-2007年6月30日,通過對原坡面的噴播綠化,使得其坡面更加穩定,木本植物數量充足,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群落層次結構和組成合理,景觀效果非常好,完全滿足建設單位“建設生態城市,打造綠色青島,創造一條生態景觀大道”的方針要求。(2)內蒙古“包鋼”尾礦壩植被恢復工程。項目地點為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項目建設日期為2013年4月12日-2007年7月31日.包鋼尾礦壩是經幾十年來人工每年不斷利用鋼廠尾渣粉沫并摻雜少量當地污染的砂土逐層堆積壓實修筑的,植物自然生長條件惡劣,尾礦壩含鹽量較大(0.8%),滲漏水(壩體水)PH值為7.6左右,偏弱堿性,壩體現生長植物稀少。通過對原坡面的噴播綠化,克服了鹽堿化問題,恢復生態群落。
應用領域:裸露邊坡的植被恢復與綠化、水土保持、河道和小流域治理、工業尾礦治理、地質災害治理、石漠化和荒漠化地區造林、斜坡屋面綠化、城市立體綠化和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