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臺概述
本平臺以頂層設計的理念、以多通道通信、業務應用和管理服務軟件為架構基礎、以業務與應用為核心,將VSAT衛星、TD-LET、3G、WIFI、集群及北斗衛星等多種先進通信技術融為為一體,實現全方位、全覆蓋的多通道、高可靠、機動靈活、技術前瞻,規范和標準化程度極高的立體通信網絡和指揮調度管理服務平臺,平臺全網支持所有IP類通信業務,通信接口涵蓋所有通信方式;平臺各系統、應用和服務均為模塊化設計,兼容和擴展性強,易于升級和維護;各分系統、應用和服務既可自成體系獨立運行,也可以任意分系統、應用和服務為核心,組成用戶所需的、有效的解決方案。平臺具有極強的通信保障和快速組網能力,通過多種成熟的數據采集、處理、傳輸、通信技術和手段,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視頻通信、定位等綜合業務應用和服務,實現突發事件現場與國家水利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各級應急平臺全網的互聯互通和無縫連接,構成分級和跨級別聯合兩種處置模式,充分體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應急理念,形成“平戰結合、天地一體、信息共享、上下貫通、規范標準”的應急通信應用示范網絡平臺。
平臺主要由平臺中心端和業務終端組成,其中:平臺中心端主要由平臺業務應用軟件和平臺硬件組成,平臺終端主要由終端硬件、終端業務軟件、終端服務軟件組成,本平臺突出亮點: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實現以業務為核心的服務功能,其中引入的空中(無人機)、北斗平臺終端應用,極大提升和擴展了應急救援現有的功能、應用和保障能力,平臺終端各系統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二、主要性能1、 平臺終端用戶注冊與管理、綜合業務管理和指揮調度等功能;
2、 平臺終端具有數、圖像采集與傳輸,視頻會議與通信,多媒體和業務服務與工具等多種功能,基本涵蓋各類通信指揮車所有通信、業務和服務功能;
3、 能實現任意時間、指定范圍內,與平臺各業務終端之間建立公網、專網多通道通信的互聯互通,實現雙向語音、數據、圖像、視頻通信等綜合業務應用和服務;
4、 平臺可以參加通過編組參加平臺的的視頻會議、電話業務及業務應用數據的交換,平臺終端實時采集的圖像和數據能及時回傳,并能實現終端間信息溝通和交換;可以在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度下實現跨區域作戰,實現異地數據交換;
5、 平臺通過多種通信選擇,與原有系統建立公網、專網無縫通信連接,實現多媒體通信;
6、 系統具有北斗導航、定位和短信息通信管理與調度功能。實現通信紅色保障;
7、 各中心可以接受應急通信遠程監控及管理。可由指揮中心直接接管;
8、 系統具備應急救援專家決策系統軟件,里面涵蓋了救援現場的主要設施分布情況(保含交通、學校、醫院、水利等)、歷史國內國際類似的事故案例及解決方法、周邊救援力量的分布情況、救援動態的顯示,為救援提供依據;
9、 現場集群對講能任意時刻、任意地點實時與指揮中心對講;
10、 系統配備現場小型衛星通信站,具有視頻會商、現場采集、語音通信、實時傳輸等功能,解決在惡劣的救援環境下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技術參數1、 基于IP協議通信標準,所有業務終端及基帶傳輸設備采用基于IP的通信標準;
2、 具有雙向通信能力,能實現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
3、 多通道綜合業務智能終端支持藍牙、WiFi和衛星通信,業務支持視頻會議、數據采集和北斗定位與預警信息管理等功能;
4、 能實現在任意時間、指定范圍內建立各通信系統之間多通道的雙向語音、數據、圖像、視頻通信等綜合業務的互聯互通;
5、 終端可以參加通過編組參加平臺的視頻會議、電話業務及業務應用數據的交換;
6、 終端具有信道智能監控與管理功能,智能進行多種通信信道選擇,有效分配和使用信道資源,與原有系統建立無縫通信連接。
7、 終端具有北斗導航、定位和短信息通信管理與調度功能。指揮中心和各通信指揮車以及相關人員、車輛、場所均能接入北斗衛星通信系統,實現應急指揮中心的遠程指揮調度、定位導航、信息發布/接收/上報等管理要求。
8、 終端準備時間<3分鐘;
9、 終端配備多種供電方式。
10、 終端裝載箱應抗摔、抗沖擊、防水、防塵、抗腐蝕、抗極限溫度,外型尺寸應適合單兵攜帶;
11、 無人機終端可實現救援人員不能到達地方的視音頻采集和監測的功能。
12、 終端衛星通信系統采用SCPC衛星通信技術體制;系統基本通信參數采用QPSK調制方式、3/4 FEC、TPC糾錯方式;系統可用度達到99.8%;誤碼率小于10-7;雨衰模型按照ITU-R(FarEast)標準參考設計;與總局現有系統完全兼容、匹配,能實現突發事件現場與指揮中心集群系統的互聯互通。
四、工程實例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江蘇省水利局
五、應用領域
氣象、環保、安監、政府應急、消防、國防動員、國土、民防、衛生、地震、公安、交通、電力、水利、運營商、銀行、法院、央企、教育等領域。
- 基于北斗導航衛星水利預警信息發布平臺
一、概述基于北斗導航衛星水利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完全符合“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