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性能
(一)總體性能
主系統工作模式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模式,B/S方式為主,C/S方式為輔。
軟件采用總體設計,集中實施的原則。總體設計中包含各個子系統,各子系統根據對總體的依賴關系可以分步建設。以傳輸及網絡系統為樞紐,將水雨情遙測系統、閘門監控系統、視頻監視系統建立在同一網絡平臺上,以綜合數據庫系統、移動綜合應用系統、基于GIS工程管理系統為支撐,建立一套灌區綜合服務的信息系統。
軟件開發要求基于目前主流開發平臺(.Net或Java平臺);
自動運行程序采用windows服務運行,重啟后可以自動啟動。
(一) 常規性能
1、對軟件系統的各類人機交互操作、信息查詢、圖形操作等應實時響應;信息查詢、操作、輸入界面用圖形、文字和數據三種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現,數據表格應具有報表打印功能;系統的操作要求簡單易用。
2、采用WebGIS方式執行GIS的分析任務。通過標準的瀏覽器(如IE)來訪問地圖服務,對于站點信息的相關處理,均要求能在GIS上進行可視化處理查詢,并能實現無級縮放。
1)人機交互操作:用圖形、文本和表格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現,具有報表打印功能,操作簡單易用;
2)信息查詢:用圖形、文本和表格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現,具有報表打印功能,操作簡單易用;
3)圖形操作:用圖形、文本和表格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現,具有報表打印功能,操作簡單易用;
4)具有超限自動告警功能;當水位超越上限警戒界線或電池電壓達到下限時,自動向上級機構發送告警信息;
5)WEBGIS:響應速度小于5秒;
6)復雜報表:響應速度小于5秒;
7)一般查詢:響應速度小于3秒。
二、 技術參數
(一) 水雨情信息管理系統
主要實現將監測點采集的水位和雨情信息在信息中心匯聚,存入到綜合數據庫中。通過對水位雨量監測掌握流域上游范圍內降雨分布、時段降雨量和水位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形成報表,為水庫和灌區優化調度提供保障。
通過采集數據自動生成符合水文自動測報規范的雨情報表,可人工修改或補充缺測數據;可以實時顯示各站點水位雨量數據,并以月逐日統計,年逐日統計進行分析,生成柱狀圖,過程線等圖形報表;
(二) 閘門監控子系統
主要實現根據調度方案在分中心管理站對轄區的閘門遠程控制,閘控系統的工況信息匯聚到信息中心,存入到數據庫中。
灌區水量調度是通過閘口分水實現的,有必要對灌區配水的重要閘口實施遠程控制,具體體現灌區水量調度方案的執行,確保灌區節水治理目標的實現。
可以在監控計算機軟件界面上直接點擊鼠標按下按鈕,命令現場閘門的升降停,也可以預置閘門開度,下達命令后現場控制器自動將閘門調節到這個開度。
在局域網中,管理局被設置為信息中心,實時收集所有閘控站的數據,包括閘門開度、閘門狀態等。
采集的數據就在管理局服務器上的閘門監控數據庫內存儲,在監控計算機上可以顯示、查詢、修改、統計、報表、繪圖、打印輸出。
數據越限報警并記錄,用戶建立、權限設置、密碼設置、登錄退出、操作記錄,所有記錄的查詢、顯示。
(三) 視頻監視子系統
主要實現在信息分中心監看樞紐、輸水渠的運行情況。視頻信息匯聚到信息中心,存入到視頻數據庫中
視頻監視系統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加強遠程控制運行安全。因此視頻監視主要是針對閘門、啟閉比較頻繁、對下游調水和安全起重要作用的閘門。
對于閘門,重要水位監測站,通過建立視頻拍照系統,就可以密切關注現場情況,做到實時跟蹤、快速反應、及時處理。
(四) 灌區水費計收系統
實現灌區管理所及時準確的水費收取,及時了解各鄉鎮水利站售水情況,用戶的用水情況,及時準確分析和比較各水利站之間或同一站各灌季的水量計費、灌溉面積。實現統一的水費繳費制度,杜絕業務單位出現的亂收費、不收費現象。增強灌區人民節約用水意識,建設實現節水型可持續發展社會。能對年度、灌季、每日各水利站的使用水量、灌溉面積、收水費情況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與各水利站的信息建立關系,以表格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可對某渠系和整個灌區的用水資料和收費情況進行統計。
(五) 灌溉計劃管理
主要功能是及時為灌區管理單位制訂科學的用水計劃,為灌區的計劃用水提供基本依據,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可以制定灌區年度用水計劃、灌季用水計劃、管理所(站)用水計劃、支渠適時配水計劃、時段用水總結、輪期用水總結、灌季用水總結、年度用水總結。
(六) GIS灌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主要功能是把灌區的基本狀況和各種業務數據、圖表、圖形整合到電子地圖上,通過基于地圖的查詢,能可及時、準確、直觀地把握灌區工程運行現狀。
系統主要包括地形圖管理、圖形瀏覽、鷹眼顯示、地圖測量、地圖標注、基礎地理信息查詢、水情信息查詢分析、雨情信息查詢分析、閘控數據管理、灌溉監視、應用集成和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
系統提供對電子地形圖的入庫、維護和管理功能,包括對電子地圖的輸入、編輯、修改、存儲、查詢、顯示和輸出等功能。
該系統可以實現地形圖數據的海量管理,其數據來自平臺的輸入編輯和數據轉換,提供了分別對點、線、區三種圖元的空間數據和圖形屬性進行管理的功能。
三、 工程案例
欽靈灌區綜合管理系統
達開灌區綜合管理系統
四、 應用領域
(一) 水文領域
加強水文測站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監控河流汛情,提高水文監測和預報精度;擬建的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系統,能夠大大提高水情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提高水情預報的精度。
(二) 水資源領域
通過對中小河流的水清、雨情掌握控制,將中小河流的水資源調度、保護和管理納入日常監測中。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工程的調度運行也需要實時的水文監測數據與情報預報。
(三) 防災減災領域
及時地監測中小河流實時水雨情信息,能夠有效提高沿江沿海風暴潮預報及江河上游來水量及其水位預測,為區域防汛減災提供水文監測數據。
(四) 水費計收領域
通過灌區水費計收管理流程的軟件,解決灌區用水戶較多,通過時間的積累,紙質的文件及收費票據較多,歷史數據會出現缺漏和遺失的可能。同時解決水費計收數據是人工統計、人工確認,在紙質的文件上進行查詢,有出現錯收、漏收的可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灌區管理效率及用水戶利益。
(五) 工程建設領域
水利樞紐工程、交通、港口碼頭、越江工程等工程的科學調度和安全運行,依賴于及時準確的水文成果。
(六) 城市發展
“智慧城市”構筑,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動式功能的智能化數字城市管理應用,而數字管理又充分借助于物聯網、傳感網,水文監測系統正是感知監測的重要方面。